15 people found this review helpful
1 person found this review funny
Recommended
0.0 hrs last two weeks / 44.9 hrs on record
Posted: 24 Jul, 2020 @ 2:54am

“この嘘を真実に!”
【一般向:7分 / 值得一试】【粉丝向:?分 / 厨黑大战】

44小时31分通关,没有全收集。
玩之前已经被剧透了“第一章凶手”和“V3的意义”,对这些地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实际玩后发现跟预想差别极大,尤其是第一章凶手的 作案手法的展现方式 以及 作案的动机 ,即便审判过程中已经猜了八九不离十,但依然十分紧张激动。
第一章与其说是“喂屎”,我觉得不如说是 “故意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给人看” 线条状UI伴随着赤松头像如同屏幕般熄灭,接着最远头像亮起,塑造出主角的更替,代入感十足 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梗在最终章再次回收使用了

抛去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的作案环节大多很容易猜测,弹丸论破系列也一直有着“明明猜中真相,还要继续被角色打岔、继续玩小游戏”的问题,本作的 “研究教室”也导致容易通过场外因素猜测剧情 ,不过玩这个系列主要是为了关注游戏角色、体验探索世界观的过程、以及 一定程度的猎奇心理 ,推理薄弱也不算特别大的问题。 最终章的“旧案再审”

新系统里“意见对立争辩”非常有意思,可惜次数少了点。不得不提的是“谎言弹”,身为玩家,明知与事实不符、却依然长按按钮、将证据转化为谎言的时候,非常有沉浸感, 最惊喜的是,这个玩法跟整个游戏的核心主题都是关联在一起的,最终章将“希望”转化为谎言来论破,内心的紧张激动溢于言表

虽然已经知道了一部分剧透,最终章披露的“真相”也稍微有些俗套,但是 一层层递进的反转、各个角色的抉择,还是大大出乎了预料 。固然,其中 将中间章节穿插的世界观伏笔作为“虚构”直接销毁 让旧作角色说出“只是设定”加以否定 将角色吸引玩家的特质归于“虚构”,并用参与节目前的录像作为“真实” 这几点,确实 抹杀了玩家对游戏角色的喜爱、对游戏投入的热情,实实在在激起了玩家的抵触情绪 ,但同时 这层Meta也反复打了几个补丁,同样介于“虚构”和“真实”之间 尾声中最原一行人去见证墙壁之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弹丸论破53”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在我眼中就跟初代主角团去见证门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最大最恶绝望世界”究竟是真是假异曲同工

虽然弹丸论破系列可能没有办法出续作了,但我还是希望 把中间49部吐出来
从序章开始就非常喜欢赤松, 第一章从作案前开始就心跳得不停,第一章结束之后还特意去钢琴教室看了看对话,之后每次剧情提及赤松都会特意截图。虽然参与节目前的录像和收到衣服时的反应,把之前塑造的赤松形象(当然也包括最原和百田)彻底毁灭了,但是纠结了很久之后,从结局的“将虚构变为真实”角度考虑,我还是觉得可以认同“虚构”的赤松。
Was this review helpful? Yes No Funny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