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 Kobayashi
Macau
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來開,一切都是為你

🟢 副账号 🟢 喜欢的人
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來開,一切都是為你

🟢 副账号 🟢 喜欢的人
Currently Offline
Featured Artwork Showcase
Artwork Showcase
Minecraft
1
信息 | INFORMATION
💻筆記型電腦 | ROG Strix SCAR 18 (2023) G834
Intel® Core™ i9-13980HX Processor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Laptop GPU
🖥️桌上型電腦 | DESKTOP
AMD Ryzen™ 9 3900XT Processor
AMD Radeon™ RX 6800 XT Graphics Card
👓頭戴式裝置 | Meta Quest 3
Qualcomm® Snapdragon™ XR2 Gen 2 platform

⚙️周邊 | PERIPHERALS
🖱️ROG Gladius III Wireless AimPoint
⌨️ROG Strix Scope RX ABS
⌨️ROG Strix Scope II RX PBT
🎧ROG Cetra II RGB
🎧ROG Delta S

🖱️Logitech G502 HREO
⌨️Cherry MX Board 1.0 TKL
🎧Surface Headphones 2

🎮Xbox Wireless Controller
⚙️Xbox One Kinect 2
⚙️Leap Motion Controller

╔═╦╗╔╦═╦═╦╗╔╗ Put This On
║═╣║║║╔╣╔╣╚╝║ Your Channel If
║╔╣╚╝║║║║╚╗╔╝ You Are Or
╚╝╚══╩╝╚╝♥╚╝ Support Furries!

:steamthumbsdown:Counter-Strike 2 is banned
:steamthumbsdown: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is banned
:steamthumbsdown: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is banned
Review Showcase
《死亡搁浅》:在有限中连接,在孤独中前行

“《死亡搁浅》不是一场普通的末世冒险,而是把哲学问题交由玩家亲手做成了日常工作:在有限性中创造连带。”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很少有作品像《死亡搁浅》这样,把“送货”这种看似平淡的行为,做成一场关于生与死、孤独与连接的哲学长征。小岛秀夫用一个末世故事,把存在主义、伦理学、宗教神话和现代社会的孤立困境织在一起,让玩家在一次次缓慢的脚步中,体验“向死而在”的真实感。

一、向死而在:末世中的存在实验
《死亡搁浅》的核心设定,是一场被称为“死亡搁浅”的灾难——人的肉体与停留在世间的灵魂(BT)接触,会像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一样发生湮灭爆炸,留下巨大的“虚爆坑”(voidout)。
这种可感知的毁灭机制,把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在”从抽象哲学变成了玩家切身感受到的日常状态:每一次送货、每一次出行,都必须权衡风险,接受“死亡随时可能到来”的事实。在这种不安全的世界里,行动本身成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回应。

主角山姆的特殊身份——“遣返者”——让他即使死亡也能从“冥滩”返回现实。但这种能力并没有削弱“向死而生”的力量,反而强化了它:每一次遣返,都是一次面对死亡的演练,也是一次与存在有限性更近距离的对话。

二、连接的伦理:他者与责任
如果说大多数末世游戏的核心是“消灭敌人”,那么《死亡搁浅》的核心是“为陌生人送快递”。游戏中的异步联机系统,让玩家彼此建造桥梁、道路、梯子,却又不直接见面——这种延迟的互动,正好映射了勒维纳斯所说的“对他者的责任”:伦理不是通过面对面说教产生的,而是在对陌生人无条件回应的行动中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连接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和精神层面的。玩家修建的道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另一位玩家;而自己行走的路,也可能踩在无数陌生人铺设的基础上。这种“看不见的互助”让《死亡搁浅》的世界充满了微弱但持续的善意——一种与暴力截然相反的末世生存法则。

三、悲剧与命运:俄狄浦斯的母性困境
故事的情感主线,围绕山姆与养母布丽姬特/艾米丽的关系展开。布丽姬特的肉体是美国总统,灵魂则是冥滩上的“艾米丽”,而她正是第六次大灭绝的携带者——灭绝体(EE)。她既是山姆的母亲、养育者,又是灭绝的化身,这种双重身份,带有浓烈的希腊悲剧色彩。

就像《俄狄浦斯王》中命运与伦理的纠缠,这段关系无法用简单的善恶划分:布丽姬特曾努力阻止灭绝,却在无力改变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推动终结。她在最后给山姆的两难选择——与她一起见证灭绝,或杀死她来阻止——就是典型的悲剧性命题:无论选择哪一边,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

山姆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式:放下枪,拥抱她。这个动作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哲学上的肯定——即使在宿命面前,仍然选择连接而非切断。这一拥抱,让灭绝推迟,也让布丽姬特的灵魂孤独地留在冥滩,等待千万年。

四、婴儿与生死之桥
BB(Bridge Baby)是《死亡搁浅》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设定。它既是科学实验的工具——连接生与死的“探测器”,也是人类对死亡恐惧与希望的投射。
山姆自己曾是一个BB,他的父亲(拔叔)为了保护他不被用作实验牺牲了生命;而BB的诞生与冥滩的脐带意象,又与古老的生命神话相呼应——出生本身就是一次“跨越边界”的连接。

拔叔的剧情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跨代连接:在一战、二战和越战的三次冥滩战场中,山姆不断击败拔叔,却在最后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拔叔的临别话语——“你是我通往未来的桥梁”——是父子关系的和解,也是生死之间延续与责任的交接。

五、宗教、神话与末世隐喻
《死亡搁浅》的世界观融合了多种宗教与神话元素:

末世论:灭绝体如同圣经启示录中的“天启使者”,每一次大灭绝都是自然与命运的审判。

灵魂观:冥滩类似古埃及“彼岸世界”与基督教“炼狱”的混合体,是灵魂等待与选择的临界空间。

牺牲与救赎:布丽姬特的孤独留守,与基督教中自我牺牲以延续世界的原型高度相似。

这些元素不仅是装饰,而是和剧情的哲学内核相互呼应——在宗教叙事中,终结从来不是绝对的毁灭,而是通往另一种存在状态的门槛。

六、现代社会的孤立与互联悖论
除了哲学和神话,《死亡搁浅》还是一部尖锐的现代寓言。它精准捕捉了当代社会的孤立悖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互联的世界,却依然彼此疏远。
玩家在游戏中通过网络互相帮助,却从不直接见面——这像极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关系:点赞、转发、评论,都是连接的痕迹,但真正的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

同时,山姆的身份与现实疫情时期的物流工作者产生了奇妙的重合:在所有人隔离时,他们承担着维系社会运转的关键角色。这让游戏在发行多年后,依然具有现实共鸣。

七、结语:有限中的连接
《死亡搁浅》用慢节奏、长距离、反复性的玩法,把玩家带入一个需要耐心与责任的世界。它告诉我们,面对终极的有限性,我们能做的不是否认,而是用连接与行动去抵抗孤立与虚无。

在这个世界里,连接不是为了战胜死亡,而是为了在死亡之前,让彼此不至于孤立终老。这,也许正是小岛秀夫想留给玩家的最大慰藉。
Recent Activity
13.8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29 Oct
193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29 Oct
18.5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29 Oct
Ren Kobayashi 16 Jun @ 8:25pm 
你好!没问题的哦
August 14 Jun @ 1:28pm 
我可以加入吗中国共产党?
ATLAS_SANCNGB-N7™ 11 May @ 7:40am 
你好呀
赛博笨蛋 31 Dec, 2024 @ 6:04pm 
新年快乐
赛博笨蛋 22 Dec, 2024 @ 8:25am 
冬至安康 朋友
기억이 머물던 곳 8 Jul, 2024 @ 3:56am 
不是哥们,能不能管管组里的辱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