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 Turret Academy

Multi Turret Academy

Not enough ratings
《多炮塔神教》不完全游戏指南
By 是个列巴
适用于0.85.45版本,描述了一些游戏策略。
   
Award
Favorite
Favorited
Unfavorite
开线策略
优先购买强力的车辆如IS-3、球状闪电,在这些车辆上享受乐趣或熟悉操作,接着向更困难的车辆进发。如果对某些车辆有特别的情结(比如特别喜欢玛蒂尔达II)可以无视。
乘员组策略
  • 想要保命的初学玩家,请选择“稳步成长”。
  • 想用高机动性和机炮策略通关的玩家,请选择“水滴石穿”。
  • 想用高爆弹和火箭弹策略通关的玩家,请选择“大就是美”。
  • 如果使用行动缓慢、容易被包围的车辆及撞击虎,请选择“再快一点”。
关卡策略
在最开始应该优先构筑乘员组技能,因为最初的炮塔选择很有限(没有火箭增程),属性又不高,会受到很大限制,而部分车体升级的效果又不甚明显。
在第一到第二个Boss之间可以开始考虑炮塔更换和词条的问题,第二个Boss之后所有可供炮塔升级的词条都会出现,抽到的炮塔也接近终战水平。
如果初期需要增援,请不要浪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增援支路。除了特定乘员组技能,没有办法从这以外的任何渠道获取增援。为了选定好的增援,请不要吝于付费重抽。
普通战斗中最保险的是生存占领,两者都允许在熟悉地图的情况下按照一套固定路线行动,且对对方占领据点没有惩罚。攻坚受限于队友配合和自身的火力输出,防守有对方占领目标点则进度条停止的惩罚,限制了车辆的活动范围。
Boss战中最保险的是生存,可能全程无需跟Boss交战,到达时间条件即可过关。为此需要找到环绕整个地图的通路,并尽量除去通路上的全部反坦克炮碉堡,如果不能除去,则应回避这些单位的射界,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攻击它们。
其次是占领,可以在不进入D点的情况下击杀全部普通单位,将其中一个(有掩体可供周旋的)D点占领90%左右,再彻底占领另一个D点,在Boss赶来前迅速回防占领剩下的10%。
部分没有后向射界且后装甲脆弱的车辆在普通战斗中应优先选择占领。机动性过高的车辆应回避带有冰面的地图。
构筑乘员组技能
以下为最基本的一些技能:
  • “战斗过7秒治愈2个乘员”,及时脱离战场就可以治疗,在生存类型关卡和驾驶轻甲车辆时尤其有用,对于技术不熟练的玩家也很有用。
  • “主炮塔变为自动炮塔,射程增加”,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驾驶上,AI的炮术是堪用的。一些射界狭窄的无炮塔车辆(特别是弓箭手)也适用这一策略。
  • “增加一个选项”,便于遍历选项和关卡类型。
  • “减少两个选项并增加免费重抽”,减少重抽的花费,为执行某一策略创造条件,越早选越能积累大量重抽,但建议在“增加一个选项”后抽取以免浪费大量重抽机会。
还有一些锦上添花的技能:
  • “消灭一个敌人加前装甲”,适用于轻甲车辆,可以提高正面的容错率。
  • “消灭一个敌人加装填速度”,适用于装填缓慢的车辆,但对连射-长装填的炮塔作用不大。
  • “消灭一个敌人加机动性”,适用于行动缓慢的车辆,但应用时请务必保证能对敌人造成持续、有效的杀伤。不建议用在高速、灵活的车辆上。
  • “消灭敌人的效果多激活一次”,会极大地增强以上的所有效果。它和前面的三条令人联想到某种军功爵制——杀得越多,效果越好。
  • “自动炮塔加装填速度”,和“主炮塔变为自动炮塔”可以联系,同时有利于增加一些重炮的装填速度。
  • “战斗开始时射程提高”,抽不到火箭增程时的策略替代品。
  • “战斗开始时召唤友军”,提供一个友军。
  • “战斗开始的效果多激活一次”,会增强以上两个效果。
以及一些对特定炮塔和策略生效的技能:
  • “正面/背面暴击率提高”,选择取决于车载武器与敌人的相对位置——只能正面对抗选正面,有能力绕后选背面。
  • “侧面穿深/后效提高”,在有侧面机动的条件下选择这一策略,取决于武器具体欠缺的部分。
  • “最后一发弹药的穿深和后效提高”,适用于机炮(不含弹夹类穿甲弹炮塔),备弹越少效果越好。
  • “每失去一个乘员战斗力提高”,适用于乘员众多的载具。
  • 所有“撞击”相关的技能,似乎只明显适用于撞击虎。
还有一些暂时没有被利用上的技能,可能它们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起作用。
车体升级
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扬长避短”,一种是“取长补短”。
低机动、长装填车辆应该优先“补短”;而高机动车辆可以“避短”,较少考虑装甲升级;机动性过高的车辆可以考虑用水泥装甲加以限制(同时提升防护水平)。
优先补足薄弱的装甲。生存需要加强侧面和尾部的装甲,哪怕尾部比前面还厚也没问题。对于装甲极其脆弱的车辆,应该补足成员抗性而非装甲。
使用引擎加力也可以让车辆跑得更快,没有理由不用。如果要频繁使用,可以考虑在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让恢复速度提升,同时提升每次加力的效果。
如果不想使用后坐力较小的机炮炮塔的话,一些载具经过3-4次稳定性和暴击率升级才能使用“正常”的炮塔,否则开炮就会频繁翻车。具体的数据需要摸索,也可以升到认为绝对保险再更换。
炮塔
在关卡中杀敌可以坠落炮塔,并且确实有部分加成可以利用,因此不一定要为了炮塔或两个炮塔专门冒险,除非有特定乘组技能加持。
如果选择了特定的乘组策略就会获得奖励炮塔,在选第一个炮塔时要考虑到奖励炮塔的因素,避免资源浪费。把词条叠到同类炮塔毫无疑问是对其的加强,但下一次升级时词条会合并,所以可以优先考虑叠一些“异质”的能力。
对于较高级的车辆来说,到某个时段前一般不需要更换初始炮塔(除非装填长、后效低或有其他劣势),而低级车辆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升级过程。
一般情况下可以无脑叠上去的词条包括风帽(机炮)、被帽(穿甲弹)、薄壳(高爆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火箭增程(火箭弹),机炮/机枪类可以叠上去的词条包括脱壳(脱壳穿甲弹)。
一些朋友说曳光可能会与某些乘组策略冲突,但点了似乎也没坏处。
子炮塔的词条也会被叠到母炮塔上,所以不到最后请不要给车载机枪上脱穿词条,也不要把已经叠了脱壳词条的机炮炮塔轻易叠到非机炮炮塔上。
其中对以火箭弹为主要武器的炮塔(车辆)来说,尾翼稳定是刚需;而对穿深高后效低的常规炮塔来说,薄壳是刚需;对用于“护尾”的炮塔来说,火箭增程是刚需(当然也可以采用短停使对面进入射击距离的方法,但风险略高)。
射界
  • 多炮塔:根据具体的情况,随心所欲地在车辆上展开试验。这是你的坦克。
  • 完整单炮塔和炮塔位有完整射界的无炮塔:没有特别的策略。
  • 前后双炮塔(如TOG II):选用射程足够长、装填足够短、火力足够密集的炮塔放在尾部,用来对付追兵。哪怕后炮塔的火力比前面强也没有关系。适用对正面暴击加成。
  • 左右双炮塔(如M2A2):左右两侧的武器要尽量一致,如果不能一致则要敌前大转弯把较优势武器对准对方。
  • 只有尾部射界:沿用前后双炮塔中后部炮塔的模式,使敌人处在追击位置。适用对正面暴击加成。
  • 不规则射界:在射界内预设一个对敌区域,尽量让敌人出现在这个区域内,不过多地转动炮塔。对于车体跟炮塔有某种射界限制关系的车辆(如BM-8-48),换一个炮塔。
  • 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式射界:善用瞄准模式,如果有条件就使用原地转向升级。
  • 弓箭手:如果把弓箭手视为一种对着后方追兵开炮的武器,事情就好办多了。记得把主炮塔变成自动的。
  • BM-8-24:类似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祝你好运。
原则、操作和个人偏好
  • 机动性:一定要高,或者尽可能高。
    高机动性意味着可以随时脱离交战,给恢复留出时间。最近在游戏中又增加了一个机制,即第一次受袭(如被单发高爆弹炸伤全车)不会即死,变相强调了这一点。
    瞄准线机制鼓励以机动躲避炮弹,所以完全可以在正面对敌时间歇后退,在尾部对敌时前进,超出敌方的射程。靠急转弯或刹车规避炮弹也是可行的。在被包围时,选择防御最弱的车辆射击和撞击,就能从包围中逃出。
    为了驾驶方便,可以长按鼠标中键(滚轮)改变视角,使视野跟车体朝向一致。
  • 火力:要在同样的时间内投射更多火力。
    这就意味着要在提高穿深、后效等一系列指标(在升级的同时就可以做到)的同时,尽量缩短装填的间隔。弹夹穿甲弹(如五式中战车)、机炮、火箭弹炮塔都是短时间内能投射大量火力的武器,在使用上极其符合这一原则。
    而低后效、长装填的武器不符合这一原则,要么替换,要么补短,要么废弃。“滚轮炮塔”这样的操作,即囤积多个高爆弹炮塔,用滚轮更换炮塔,轮流击发和装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威力高爆弹装填长的问题。但这个操作跟改变视角比较接近,容易误触,所以我不经常使用。
    有了自动炮塔,就不必停车射击,也不用在面对追兵时考虑前向或后向“门板射界”的问题。此外,炮塔顶的机枪也能在对抗轻甲车辆时派上用场。
    对于能在某一阶段威胁到自身的武器(如使用轻甲车辆时对方的机炮、火箭弹车辆或碉堡),要么躲避,要么在远处毫不留情地摧毁。
  • 防御:“只要打不中就不成问题”。
    选中救治乘员组的加成(最近又增加了医疗包)后,对于乘员组多于2人的车辆,主要的防御部分就不是装甲,而是可以“泡水长出来”的乘员组。听起来有点残忍,但很实用。
    再重的装甲也有完全耗损的时候,所以原地挨打无论怎样都是不可取的,除非已经通过乘员组技能获得了足够厚的前装甲(但是侧面和尾部是不会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