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at Mission Shock Force 2

Combat Mission Shock Force 2

Not enough ratings
捕鼠器—伪纪实战报
By Clementine
英军剧本 Mouse Trap的小战报
   
Award
Favorite
Favorited
Unfavorite
“捕鼠器”行动
“牢记捕鼠器行动,我们的战友长眠于此。”——纪念苏利文上尉,他于2009年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2008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在叙利亚和约旦边境发动“雷霆攻势”,向叙利亚正式开战,装甲洪流越过了边境线。仅仅1个月,联军就将溃不成军的叙军驱赶至大马士革城下,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

英国、德国、加拿大和荷兰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是在美国老大哥的光环下却总是显得有些黯淡——几乎所有的战功都被美国佬抢走了。直到6月份,英军才取得了第一场胜利——高地兵团击溃了驻守杜迈尔城(大马士革以东)的叙利亚第10机械化师第1团,巩固了联军的侧翼。

这场胜利之后,我就跨过了叙约边境,以最高指挥部直属民事联络员(HQ civil liaison)的身份参与了战斗,接受苏利文上尉的指挥,他曾是陆军第3装甲师的一名排长。

我们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占领区民事纠纷,并且政治拉拢当地豪绅。

6月27日,联军正在猛烈地进攻大马士革,一架负责支援的F-15的驾驶员却犯了个愚蠢的错误。他误将一枚炸弹投放到了Abu Ash Shamat小镇(杜迈尔城以东15公里),把镇长的宅邸炸烂了,所幸没有平民伤亡。但麻烦的是,镇长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人,我们无法承担让他暴怒的风险。因此,政治拉拢任务“捕鼠器”行动应运而生。

我们的车队一共有5辆车,34名士兵(包括6名美军士兵和28名英军士兵)。由美军小队负责携带赔偿款,这支小队由托马斯中尉指挥;英军小队护送翻译人员,表达“官方的歉意”,进行政治拉拢任务,这支小队由苏利文上尉指挥。

当地时间6月28日,行动开始。我们的车队行驶在荒凉的沙漠中,天气十分炎热干燥。

11点15分,我们的车队驶入了镇长的宅邸。镇长的住所是一座位于孤立小山上的由矮墙保护的建筑,这座建筑离小镇较远。宅邸四周是毫无遮蔽的沙漠,除了东面约700米有一处地势较高的地形。

宅邸中空无一物,镇长也不知所踪。房屋的墙面都已经被毁坏,苏利文上尉命令全员警戒,并尝试与镇长取得联系。

11点16分,密集的枪声响起,大量的火力集中在了宅邸的正面,一名负责警戒的英军士兵被瞬间撂倒。我们的车辆也受到密集的火力打击。

事后证明,这是一场精心计划的伏击行动。叙利亚军队已经在宅邸东面的高地设置了数个PKM机枪阵地对我们进行火力压制,同时还埋伏了不少狙击手。

同时,登上宅邸3层的托马斯中尉发现,西面与北面都出现了大量敌军,人数超过百人。这些人是叙利亚第10师第1团的残余力量,英勇的哈姆泽上校将他们集结起来,组织了这次伏击。

此时,在事实上我们已经被包围了,虽然南面没有敌人,但我军的车队无法在东、西两个方向的交叉火力之下安全离开。

苏利文上尉立刻下令将所有车辆开到隐蔽处,但是由于敌人火力过于猛烈,我们已经无法为倒地的战友收尸了。

苏利文上尉联系上级并请求支援,然而此时大马士革周边激战正酣,没有多余的支援力量。上级要求苏利文至少坚守50分钟,并且同意提供120mm迫击炮支援。

此时苏利文有两种选择:一是以迫击炮火力压制敌人机枪阵地并强行突围;二是在迫击炮掩护下进行顽强防守。苏利文考虑到迫击炮火力不足以完全消灭敌军机枪阵地,同时西面的火力也相当危险,与其突围,不如依靠坚固的宅邸固守,并以车辆上的重武器为火力支点大量杀伤敌人。同时,上级也暗示,坚守30-40分钟后,我军或许可以获得155mm火炮的支援。

我军共有5辆车,其中1号车、3号车、4号车和5号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分别是:装备有M240B机枪的1号悍马吉普车、装备有M240B和M2机枪的2号豺式突击车、包括我军所有弹药补给的4号吉普车、装备有M2机枪的5号LMTV卡车。防守结构简单的建筑没什么可说的,重火力车辆是此次防守的重点。

苏利文上尉本打算利用庭院的矮墙进行防守,即让车辆脆弱的车体躲到矮墙后,让机枪座向外进行射击。然而事与愿违,对于1号和3号车来说,墙体太高了,没有有效的射界;对于5号车来说,墙体又太低了,易受到集火。因此,苏利文让1号和3号车退至庭院角落,警戒唯一的两个入口A和B;让5号车行进至房屋西侧,压制西面的敌人。

11点20分,防御基本已经布置完成。托马斯中尉带领美军士兵在建筑三层进行火力引导。英军士兵在建筑二层阳台与西侧和北侧敌军交火,因为此时东面的敌人尚未有推进的迹象,让美军监视就好。

我来到建筑二层阳台,使用手头的L85A1步枪射击西面的敌军。在哈姆泽上校的指挥下,这群缺乏训练却意志坚定的叙利亚军人在我们的火力下匍匐前进着。他们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姿态与分散的队形,距离我们约600-700米。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却很难命中他们。

苏利文上尉下令:步枪兵只在确保自己能命中的情况下开火以节省弹药,装备M249的机枪手应当保持一定的开火频率对对方形成火力压制。

苏利文上尉的小队中携带有一具L9A1 51mm迫击炮,只是一种便携的排级支援武器,别名“小钢炮”,然而它在实战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苏利文上尉决定首先利用51mm和120mm迫击炮的火力大量杀伤西面和北面的敌军,实现有效的迟滞。火炮引导的工作全权交给托马斯中尉,苏利文上尉待在2号车,依靠车载电台与总部保持联络。

5号车持续压制了敌人3分钟,机枪手就被狙击手射杀。剩下的两名车载人员也受到火力打击,发动机损坏,只能弃车。

11点25分,51mm迫击炮完成试射;11点30分,120mm迫击炮完成试射。托马斯上尉开始进行修正射击工作。此时敌人距离宅邸500米,零星的机枪火力打到了我们所处的阳台上,敌人的准头差的离谱,我们予以还击。最大的威胁应当是手持RPG和GP-25榴弹发射器的敌人,我们所处的位置还是过于暴露了。

11点35分,2门迫击炮几乎是同步开火,这次的落点非常准确。通过光学瞄准镜我观察到,至少30名敌人消失在了爆炸的烟尘之中。

11点38分,敌军距离我们400米,火力越发猛烈。我军出现了两名伤亡,一名美军被榴弹炸伤,苏利文上尉的一名手下在运送迫击炮弹的时候被狙击手射杀。苏利文上尉被迫从2号车转移,并亲自将迫击炮弹运送至发射小组。他鼓励着士兵们继续顽强战斗。

11点40分,我方的炮击结束了。然而,由于敌人过于猛烈的火力压制。托马斯中尉已经无法在宅邸三楼继续进行火力引导了。在敌人的直射火力面前,二楼和三楼的友军都是活靶子,我被迫匍匐在阳台上,根本不敢露头。一枚榴弹击中了阳台,整座建筑似乎都在震动。

11点41分,苏利文上尉意识到,二楼和三楼的防守已经无法维持了。因为此时敌人仅距我们300米,宅邸南方也突然出现了数支敌军小队,向我们投送致命的火力。苏利文下令全体人员撤离至一楼,撤离途中,我所在小队的机枪手腹部中弹,我和苏利文正在枪林弹雨之下把他拖离阳台。

此时,叙利亚人的总攻开始了,四个方向的敌军都开始快速向前推进。托马斯中尉拒绝撤离至1楼,他仍然躲在3楼,为1楼的守军提供敌军的动向,并持续为120mm迫击炮提供引导。

我们在1楼的数个房间中分散开来进行防守,透过百叶窗向外射击。此时是11点46分,我们的弹药严重不足。
11点48分,托马斯中尉被迫撤离三楼,那里已经燃起熊熊大火。

叙利亚军队逐渐靠近了宅邸。11点52分,第一支6人的叙军小队从B入口冲进了庭院,被我军的交叉火力瞬间射杀。

终于我们看出了苏利文上尉布置车辆的精妙之处,四个方向的火力打击在入口A和B附近形成了一个完美的kill zone(歼敌区),同时车辆也不易受到攻击。

因此,只要弹药足够,我们还能再守一段时间。

11点55分,A入口冲进10名敌军,被豺式突击车全部消灭。紧接着B入口有3名敌军尝试使用手雷攻击1号悍马车,被机枪反杀。

11点58分,敌军在矮墙外悄悄集结,悍马车的机枪手甚至可以隔墙听见他们密谋的声音。但奇怪的是,敌人迟迟没有发动攻势。

“嘿,上尉!他们就在我们边上,人数还不少,随时可能会冲进来。”1号车汇报道。

此时苏利文上尉想起了当初指挥部的承诺,155mm火炮的支援应该已经可以使用了。他必须冒险冲出建筑物,到达2号车。他扔出一颗烟雾弹,与另一名士兵穿越火线,成功到达2号车,考虑到大量敌人已经在宅邸东侧和南侧近处集结,他决定冒险让155火炮直接向宅邸以西100米的坐标开火,虽然有误伤友军的风险,但是能解燃眉之急。

12点整,苏利文冲出2号车,打算进入建筑并通知大家隐蔽。此时悲剧发生了,敌军开始用GP-25榴弹发射器集火这一栋建筑,苏利文上尉和他的手下当场阵亡,建筑内也有一名美军阵亡,一人受伤。
我们的防守力量受到了致命打击,但所幸2辆机枪车依然保持运作,敌人又进行了数次火力打击,我的耳朵几乎被震聋了,所幸没有更多人员伤亡。同时我们也再继续还击。

12点05分,我们有不少人身上的5.56mm子弹都打光了,只能掏出手枪进行还击。

接着,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地面开始震动,155火力打击开始了,第一发、第二发.....我们好奇地向窗外看去,此时正好一发155落在了院子里,吓得我们立刻缩回去。

火力打击持续了10分钟,结束时,世界好像从未如此寂静。我们打开门,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苏利文上尉的尸体被自己呼叫的炮击支援炸成了两段。在庭院外,到处散布着敌军残缺不全的尸体,敌人撤退了。

12点20分,救援直升机赶到,我们把伤员和阵亡者遗体运到飞机上,把苏利文上尉也运上飞机,我合上他的双眼,用毯子盖住他残缺的肢体,目送着他远去了。

我军以阵亡6人、伤亡2人的代价歼敌62人,按照北约联军的标准来看,算是一次惨胜。没想到,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出现过伤亡比更高的战斗。

所以,牢记“捕鼠器”行动,我们的战友长眠于此,长眠于荒凉的沙漠之中。